打开社交平台搜索“试管婴儿”,总能看到“智商低”“活不长”等耸人听闻的说法。国内卫健委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诞生的婴儿超过30万,但仍有67%的不孕家庭因谣言对试管婴儿犹豫不决。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些流传甚广的伪科学。
试管婴儿谣言汇总
1. 试管宝宝不如自然受孕健康
国际优秀期刊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跟踪调查发现,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孩子在体格发育、智力水平上并无统计学差异。国内三甲医院对2018-2023年出生的5000名试管宝宝随访显示,先天性缺陷发生率仅为2.3‰,与自然妊娠的2.5‰基本持平。
2. 取卵会透支卵巢功能
生殖科主任医师王丽华打了个比方:“促排卵就像唤醒本来要闭锁的卵泡,并不是提前支取库存。”2022年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要求单周期取卵不超过15颗,且务必间隔3个月以上,完全在人体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内。
3. 做试管务必剖宫产
北京妇产医院统计显示,试管妈妈自然分娩率高达58%。胎儿体位、产妇骨盆条件等才是决定分娩方式的关键因素。那些说“珍贵儿务必剖”的,怕是忘了试管宝宝也是正常胎儿。
4. 移植后务必卧床三个月
上海红房子医院做过对照实验:适当活动的孕妇着床成功率反而比一定卧床组高12%。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,严重时可能引发血栓。医生建议“该吃吃该走走,别把自己当瓷娃娃”。
5. 试管费用动辄几十万
医保政策调整后,部分地区已将促排卵药物纳入报销范围。根据2023年行业报告,国内单周期治疗费集中在3-8万元,且超六成家庭在2个周期内成功。比起某些黑心中介吹的“百万套餐”,真实花费理性得多。
6. 做试管会导致乳腺癌
美国癌症协会2021年发布的10万人队列研究证实,促排卵药物与乳腺癌发病率无显著关联。反倒是高龄生育、压力过大等试管婴儿的“伴生因素”更需要警惕。
从1978年全球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至今,这项技术已帮助超800万家庭圆梦。谣言止于智者,更止于公开透明的信息。下次再听到“过来人”说三道四,不妨把国度卫健委发布的《辅助生殖技术科普手册》甩过去——用科学反击伪科学,才是对生命建议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