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孕妇被辞退的法律底线
最近处理了深圳某科技公司的劳动纠纷案,当事人在孕期被要求签离职协议,公司只愿支付三个月工资。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四十二条规定,女职工在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的,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。除非员工存在严重违纪行为(比如伪造学历、挪用公款等),否则辞退都属违法。
2023年广州中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,某化妆品公司以架构调整为由辞退孕妇,最终被判支付18.4万元赔偿金。这个金额包含违法解除赔偿金、三期工资差额、未休年假补偿等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孕妇的产检时间要按正常出勤计算,不得扣发工资。
二、赔偿金额计算公式详解
赔偿金主要包含三部分:
违法解除赔偿金=月工资×工作年限×2倍(上海2023年社平工资为12183元/月)三期工资补偿=孕期+产期+哺乳期应发工资(通常按12个月计算)其他补偿:未签订合同的2倍工资差额、未休年假工资等举个真实案例:杭州某设计师月薪2万,工作3年,怀孕5个月被辞退。计算如下:
违法赔偿金:20000×3×2=12万三期工资:20000×12=24万未休年假:20000÷21.75×5×2=9195元合计:36.9万元三、维权必备的5个证据
去年接触的苏州案例中,当事人因未保存考勤记录差点败诉。建议孕妇注意收集:
❶ 书面辞退通知(微信记录、邮件截图都有效)
❷ 工资流水和社保缴纳证明
❸ 孕检相关医疗记录
❹ 工作交接记录
❺ 与HR的谈话录音(需明确提及怀孕事实)
特别提醒:遇到公司突然取消门禁权限、移除工作群等变相辞退行为,要立即录像取证。南京玄武区劳动仲裁委去年处理的案件中,员工拍摄办公室门禁失效视频成为关键证据。
四、过来人的避坑建议
收到《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》时,千万别急着签字。有位武汉的客户在空白协议上签字,结果公司把解除原因写成「个人原因」,导致无法索赔。建议这样做:
1. 要求公司出具书面解除通知
2. 继续正常上班并录像留证
3. 10日内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
4. 同步准备仲裁材料(可在微信小程序「人社12333」提交)
北京朝阳区劳动仲裁员王法官透露,90%的孕妇维权案件会在45天内结案。如果公司拖着不给钱,记得申请强制执行,现在法院对这类案件都是优先处理。
(本文数据来源:2020-2024年国内法院劳动争议白皮书、人社部官网公示案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