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育百科

“宝宝馋了”爆红背后:新锐辅食品牌如何俘获年轻父母的心?

2025-04-10 09:08:02 569浏览

一、从细分赛道杀出的黑马

打开小红书搜索「婴儿零食」,超过20万篇笔记里总能看到那个蓝白色包装的身影。2018年成立的「宝宝馋了」,硬是在亨氏、嘉宝等国际大牌盘踞的婴幼儿食品市场撕开缺口。去年双十一数据显示,其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暴涨180%,稳居零辅食类目前三,这个成绩对成立仅5年的国产品牌来说确实够馋人。

二、产品力才是硬道理

在宝妈们的真实评价中,「没有多余添加」是被高频提及的关键词。我们对比发现,同类型虾片产品中,某进口品牌配料表足足列了15项,而宝宝馋了的配方只有鲜虾、淀粉等5种原料。这种「做减法」的配方哲学,精准戳中了90后父母对「清洁标签」的执着。

去年推出的明星产品「鲜虾片」,用冻干技术保留90%营养含量的卖点,配合萌趣的小鱼造型包装,上市3个月就卖出50万罐。研发负责人透露,他们每款产品都要经过200+家庭试吃测试,「有个磨牙棒改了11版配方,就为找到硬度和口感的黄金平衡点」。

三、情感营销玩出新花样

还记得去年刷屏的「宝宝の第一次」系列广告吗?真实记录宝宝尝试自主进食的笨拙模样,这条没有明星加持的短片收获千万播放量。品牌市场总监坦言:「我们不做『完好妈妈』的说教,而是展现真实育儿场景中的小确幸」。这种共情策略效果显著,官方社群的复购率长期保持在45%以上。

有意思的是,他们连产品详情页都在讲故事。比如胚芽米详情页用插画形式展示从稻田到餐桌的全过程,还附上农场的卫星定位,这波「溯源营销」让不少注重食品安全的父母直呼靠谱。

四、隐忧与挑战并存

快速扩张也带来甜蜜的烦恼。黑猫投诉平台显示,近半年有关「包装漏气」「物流破损」的投诉增长明显。有业内人士指出:「当销量突破10亿门槛,品控和供应链才是真正的试金石」。某次直播中因临时修改优惠规则引发的争议,也暴露出新兴品牌在渠道管理上的稚嫩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赛道愈发拥挤。据天眼查数据,2022年新注册的婴幼儿辅食企业达2300家,其中不乏传统食品巨头跨界入局。如何守住差异化优势,可能是「宝宝馋了」接下来要解答的核心命题。

五、未来还能怎么「馋」?

走访线下母婴店时发现,他们的线下铺货率仍不足30%。正在推进的「体验装进医院」计划倒是让人眼前一亮——通过产科渠道派发试用装,在消费决策起点建立品牌认知。这种「农村包围城市」的打法,或许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。

站在消费者角度,我更期待他们能推出个性化制订服务。毕竟每个宝宝的过敏源、口味偏好千差万别,如果能像「配方奶粉分段」那样做精细化产品矩阵,说不定能掀起新的行业变革。

说到底,辅食赛道没有永远的**。但至少现在,「宝宝馋了」用实力证明:只要真正读懂国内父母的需求,国货品牌也能在婴童食品领域闯出一片天。

话题圈

话题圈

话题圈
扫一扫微信更方便
正在关注

正在关注

全部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