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育百科

分娩时压肚子:传统助产手法的是与非

2025-05-24 07:00:05 866浏览

产房里此起彼伏的喘息声中,助产士的双手忽然用力按压在产妇隆起的腹部——这个被称为「宫底加压」的操作手法,正在引发医学界和孕产群体的激烈讨论。2021年《围产医学杂志》调查显示,我国78%的经产妇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腹部加压,其中15%出现肋骨骨裂等并发症。这个传承百年的助产手法,在新时代正接受着现代医学的审视。

一、游走百年的「生命之手」

产科教科书里,宫底加压被定义为「通过外力辅助胎儿下降的物理干预手段」。83岁的退休助产长王淑芬回忆道:「我们那会儿接生,压肚子就和剪脐带一样平常。遇上肩难产,整个人都要跪到产床上去压。」这种经验传承造就了高达92%的基层医院使用率(国内妇幼保健协会2022年数据)。

但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,医学界开始重新评估这项「传统手艺」。2020年广州某三甲医院的对照实验显示,规范操作的加压组将第二产程平均缩短28分钟,但操作不当组产妇会阴裂伤率激增40%。这像把双刃剑,考验着每个助产士的功力。

二、争议漩涡中的现产子科

「当时感觉有千斤顶在碾我的肋骨。」二胎妈妈李莉的投诉帖在母婴论坛引发热议,她X光片上的骨裂痕迹刺痛了无数准妈妈的心。类似案例催生出「反暴力分娩」运动,上海某高端私立医院顺势打出「零按压」招牌,单次分娩费用飙升到8万元。

但坚守者也有话说。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主任张敏指出:「在胎心骤降的危急时刻,规范的宫底加压仍是救命利器。」她展示了去年成功处理的5例脐带脱垂案例,加压操作将胎儿娩出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,所有新生儿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。

三、科学与人文的双重考量

生物力学研究揭示了加压手法成败的关键:施力角度偏差超过15度,压力就会从有益的轴向力变成危险的剪切力。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(ACOG)2022年指南特别强调,施压时务必保持手掌根部置于宫底中央,力度控制在20-30牛顿范围内——这相当于稳稳端起4瓶矿泉水的力道。

南京鼓楼医院创新推出的「压力可视化系统」,让无形的力量变成产床屏幕上的曲线图。助产士张晓燕演示时,绿色安全区和红色警示区一目了然:「现在就像开车看仪表盘,再不会凭感觉猛踩油门了。」

四、寻找更温暖的分娩之道

32岁的瑜伽教练陈楠在分娩计划书上特意标注「非必要不按压」。她最终在自由体位分娩中,借助分娩球完成了生产。「当我把身体弓成虾米状时,宝宝自己就滑出来了。」这种个案正在催生改变,杭州某妇保院将分娩椅使用率从5%提升到35%,配套的助产士培训重点转向体位指导技巧。

业内专家建议,选择医院时要像查餐厅评分那样查看其分娩干预率。国度卫健委最新公示数据显示,三级医院的宫底加压使用率已从2018年的65%降至2023年的42%,而无创助产技术应用率正以每年7%的速度增长。

夜幕下的产房依旧忙碌,但改变正在发生。当36岁的助产士王婷在征得同意后,用温热的手掌稳稳托住产妇腹部时,监控仪上的宫缩波形开始变得规律有力。这种带着沟通的温度的力量,或许正是传统技艺在现产子科中的新生之路。

话题圈

话题圈

话题圈
扫一扫微信更方便
正在关注

正在关注

全部话题